欢迎访问书香荆楚文化湖北全民阅读官网设为主页 | 加入收藏

襄阳专辑

襄阳读书正当时
  文化塑造城市之魂
  洒一抹书香醉古城
  襄城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纪实
  命运从阅读之始改变
  湖北文理学院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文化催生企业嬗变
  全民阅读典型简介
 
  襄阳读书正当时
 
  5月23日,“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走进襄阳,同日,该市“2014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也正式启动,包括诗文朗诵大赛、“阅读阅美”微博/微信悦读在内的13“道”全民阅读“大菜”将让590万襄阳市民一一领略2014阅读的“味道”。
 
  而这只是近年来,该市“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的延续。
 
  “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是襄阳发展的理念,而推广全民阅读,全面提高市民素质则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2012年首届“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以来,襄阳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联合专门发文在全市推动,由市委副书记挂帅,30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制定详细方案,将全民阅读活动经费列入文化专项基金固有项目,每年财政专列40万元资金全力提供各项保障。
 
  同时,该市在全市范围内全力打造以全民阅读为面,141个流动图书站、10个图书漂流站为点,“每天阅读一小时”、“书香满校园”、“古城襄阳、美丽汉江——征文大赛”等活动为线的“书香溢襄阳”立体阅读网络。以“阅读、精进、和谐”为主题,将市民公共场合自由取阅图书,自由交流阅读感受,自愿参与阅读互动,与政府主动开展阅读活动,提供阅读交流平台,组织读写笔会、辩论竞赛等相结合,让市民在阅读中传递心灵正能量的同时,用阅读的“温度”在全市范围内塑造襄阳“阅读”核心软实力。
 
  结合时代特征,创新创意。该市与移动公司合作推出“书香溢襄阳”手机阅读客户端,市民随时随地下载“爱阅读•手机阅读大冲关”软件即可参与读书知识问答,赢取奖励;拿出数千万元“真金白银”创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积极探索电子化阅读方式,建立覆盖城乡四级公共文化网络,为市民打造出“10分钟阅读圈”,破解阅读的地域、地点、场景难题,吸引市民,特别是年轻市民阅读,增强全民阅读的参与性和时代感。
 
  此外,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指导下,襄阳还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先后以企业为主体,设立“大汉光武全民阅读专项基金”,启动“书香溢襄阳‘著书、赠书、讲书、读书’”活动、“襄阳好风日”大型诗歌朗诵会、酒店书架工程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  让“书香襄阳”阅读悦美,更让全民阅读企业主体参与越来越强。
 
  截至目前,襄阳市各机关单位、职能部门因阅读博文,而引起的思考,让包括上学难、打的难、社区基础设施维护难等在内的600多个问题找到了解决的依据和办法。
 
  《流程再造理论视角下的税务稽查模式研究》、《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改革研究》、《检察理论与实践》等多篇论文见诸国务院、国家税务总局等中央、省级期刊。
 
  奥星粮油、大汉光武、谷城石花等襄阳本地企业也因企业文化的不断提升,开始在省内,乃至全国崭露头角。
 
  文化塑造城市之魂
 
  “城市之间最大的区别不在于高楼大厦,而是镌刻于心、始见于行的历史和文化”。在全民阅读襄阳文化论坛上,文化与城市建设成为核心讨论点。
 
  “一城两文化”构独特品牌
 
  “一城两文化”是襄阳市提出的发展理念,即襄阳古城、汉水文化和三国文化,目的就是要集中展示最富襄阳特色的主打文化,对今日襄阳文化建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认为,襄阳的文化特色非常明显,“一城两文化”是襄阳独特的文化优势。“襄阳2800多年的沿革发展,没有精神元素的支撑是不可能的,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刻意突出自身的历史文化特色,襄阳有这么深厚的资源对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树立起襄阳的文化品牌。
 
  “依据襄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用当代的文化建设使襄阳各项事业的发展更加有精神动力,我觉得这一点令人印象深刻。”柳斌杰希望襄阳这座历史名城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中华文明再作新的贡献。
 
  打造襄阳城市发展基因
 
  文化的高度决定着城市的高度,文化的影响力决定着城市的影响力,基于此,襄阳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思路,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来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打造襄阳文化品牌。
 
  “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就是要创新城市发展的理念,把丰富的历史文化物化为发展的基因,彰显城市独特的个性魅力。”谈到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作用,襄阳市委副书记虞国旗表示:襄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是充分彰显城市特色,把文化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二是实施文化注入和表达工程,将历史文化引入到城市形态之中;三是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将先进的文化体现在城市管理的细微之处。
 
  在柳斌杰看来,选择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更有利于传承和发扬襄阳文化。在发展思路上,他认为,首先应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2800多年的襄阳文化始终存在于襄阳乃至全国人民的永恒记忆当中,传统的穿透力是非常强的,一个城市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就在于它的文化品位。”其次要盘活襄阳丰富的文化资源,塑造适合时代文化精神的文化传播载体和文化形象。再次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用产业的形式,市场化的办法扩大它的影响。一部分创造精神财富,一部分创造物质财富。”此外,他认为,城市的文化风尚,价值观的引领,对于城市文化建设也至关重要。
 
  阅读让城市更具魅力
 
  襄阳市坚持把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作为襄阳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实施启动的“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形成了以三个保障、三个平台为内容的全民阅读体系。三个保障即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财力保障,三个平台是指干部夜校、汉江讲坛和文化场馆。
 
  虞国旗表示,近年来襄阳市广泛开展“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努力在全市形成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在组织保障上,成立了襄阳市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有关事宜,开展督促活动。制度保障上,印发在全市开展“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各单位开展书香机关、书香学校、书香社区等创建活动,定期向机关干部和市民推荐相关书籍。财力保障上,市财政专门拨出宣传文化发展基金,每年1000万元。三个平台中的干部夜校重点针对党政机关,利用节假日、每周四晚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夜校为干部“充电”。汉江讲坛则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的知识性公益文化讲座,至今已开办6年,举办讲座120多场,文化场馆作为覆盖城乡的学习平台,努力打造一个人人可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读书环境。
 
  对于襄阳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柳斌杰认为,向人民群众荐书非常重要。襄阳有许多读书学习的典型,要用这些本土的典型来引导大家阅读。在他看来,我国的很多家庭藏书非常有限。“我们通过政府、社会组织把更多的图书送到群众身边,这些年我们建设农家书屋、职工书屋、军营书屋、社区书屋,就是要把图书送到群众身边,让他们有书读。这些措施应进一步加强,为襄阳营造出更好的文化氛围。”
 
  洒一抹书香醉古城
 
  襄阳,因位于襄水之北而得名。
 
  它是金庸笔下郭靖与黄蓉镇守的襄阳城,是诸葛亮躬耕10年、最终辅佐刘备得以三分天下的古隆中,更是李白《襄阳曲》中的“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是王维《汉江临泛》中的“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个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不仅有书画诗文传世,一同流传下来的还有名家荟萃、书香浓郁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丰厚肥沃的文化土壤
 
  “古老的城墙仍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这是冯骥才等众多专家学者对襄阳的评价。
 
  在更多襄阳人的眼中,这片土地的魅力不仅在于大自然恩赐的山水之美,更源于内在的人文之胜。2012年以来启动的“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就是当代襄阳人推进阅读、传承读书最好的说明。
 
  自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以来,襄阳市将全民阅读活动经费列入文化专项基金固有项目,每年财政专列40万元资金全力提供各项保障。并且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以全民阅读为面,141个流动图书站、10个图书漂流站、“每天阅读一小时”“书香满校园”“古城襄阳、美丽汉江——征文大赛”等活动为线的立体阅读网络。
 
  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全民共享的原则指导下,襄阳还广泛支持多种形式的力量参与、推动全民阅读。铁佛寺社区党支部书记崔玲告诉笔者,为了强化特色文化社区创建,社区通过与辖区轮值单位开展合作,建设“益民书社”。轮值单位结合自身实际,编印科普、文化、教育、医疗等读物,供居民免费领取。在麒麟村,现身说法的群众宣讲团是一种创新。在白云人家新型社区,投入50多万元建设的社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广场也是推进阅读别样的“大手笔”……用襄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郭忠的话说,未来,襄阳全民阅读将更加吸引市民参与、更加便利市民读书、更加倡导阅读理念,让古城处处溢满书香。
 
  庞大殷实的“作家群”
 
  护城河绕城三面静静伏卧,一道汉水穿城而过。且不说刘秀、诸葛亮、孟浩然、杜甫、米芾等历史名人雅士灿若繁星,即便是今天,襄阳的文学英才同样层出不穷。
 
  “从2005年以来,襄阳多部作品获得了冰心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屈原文学奖等,还有寓言连续三届获得金骆驼奖,我们的小小说在国家级、省级的各种奖项中都有斩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建琳兴奋地数着这些年来襄阳文学取得的成绩。
 
  在王建琳的家中,记者看到,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奖杯在橱柜中一字排开——“优秀人才”“感动襄樊人物”“襄阳百杰•文化名人”……作为一名“三农”作家,在她的笔下,有中国农村发展变迁的历史、有农民与土地难解的情深缘浅。
 
  与王建琳一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段明贵、襄阳市作协副主席郑浩、农民作家周春兰以及被报友称为“熊作家”的集报爱好者熊军武等,都是文化襄军中的一员。用段明贵的话说,多年的努力造就了今天襄阳老中青结合的创作队伍,并且一直在不断成长。
 
  与商州的贾平凹、南阳的二月河不同,襄阳的文学门类齐全,作家创作方向也各有特点。在前几年湖北省资助的10位农民作家中,襄阳就有两位。在湖北省举办的首届重点长篇小说扶持作品中,襄阳有3部作品进入终选。
 
  茁壮成长的“青年军”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漫步在古隆中,杜甫这首引无数英雄尽叹息的《蜀相》忽上心头。三国精华,皆在襄阳,尤其是千古奇策隆中对,那段天下三分、鼎足而立的岁月仿佛就在眼前。而今的隆中山下,湖北文理学院就坐落于此。
 
  穿行在安静的校园,随处可见与诸葛先生有关的印记——淡泊湖、卧龙出山雕塑、隆中对题壁……甚至,“和诸葛亮一起读书去”也已经成为湖北文理学院最响亮的口号。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册书,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首诗,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在校园中的道路两旁,陈列着“书香校园建设”长达百米的展板,记者在“书香校园建设之图书系列”活动的展板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在它的旁边,还有“书香校园建设之汉字英雄”“书香校园建设之美文剪影”“书香校园建设之特色班级”的展出。
 
  展板前负责讲解的湖北文理学院大二学生吴龙宪告诉记者,学校办起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草庐文学社就是一个凝聚文学力量的社团。“编辑草庐文学社报、草庐文学集刊,把同学们的优秀文章收集起来发表,举办文学讲座,邀请驻校诗人交流写作经验等都是我们日常的活动。”此外,学校启动的“隆中诸葛读书工程”,一年一度开展的“读书文化节”以及“书香班级”建设等活动也为学生读书营造了良好氛围。
 
  试想,每天清晨,在学校卧龙出山雕塑前的广场及附近树林边,上千名学子聚集在一起晨读,那无疑是校内最亮丽的风景线。那种成长的力量,也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襄城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纪实
 
  4月17日上午9时,襄城昭明台文化广场人群汇集,深受居民喜欢的“大家说襄阳”故事会准时开讲。韩夫人协助其子、梁州刺史朱序镇守襄阳的故事穿过1600多年的烟云扑面而来……
 
  因群众喜闻乐见、参与率高,“大家说襄阳”故事会被誉为襄城的“百姓讲坛”,至今举办已逾百期。这是襄城蓬勃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襄城区启动区、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按国级一级文化馆标准启动区文化馆建设,已建成国家级职工书屋示范点1家、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2家、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6家、区级职工书屋示范点30家,建成乡镇文体站5家和标准化“农家书屋”138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全区中小学校的近500个班级建立图书角,67个区直机关均设置图书柜。部分农家书屋还与市图片馆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实现图书定期更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阅读需求。
 
  在提升传统阅读方式的基础上,襄城积极探索电子化阅读方式,先后投入150多万元完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襄城支中心建设,同步完善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实现区、乡(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全覆盖,使居民出门10分钟就有公共文化阅读场所,享受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
 
  作为襄阳市的中心城区,襄城连续三届被授予“省级文明城区”称号。近几年来,襄城以“文化古城、书香襄城”为主题,以“项目制管理、方案化操作”为抓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六必会”读书活动,让广大机关干部、青年学生、居民群众对襄阳的历史会谈、襄阳的诗文会吟、襄阳的书法会赏、襄阳的名士会数、襄阳的战役会讲、襄阳的景点会夸,提升了读书活动的效果。
 
  襄城拥有全市近七成文化历史和艺术资源。襄城最大限度地整合辖区阅读资源,推进全民阅读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成为提升市民素养、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抓手,使得襄城大地处处闻书香。
 
  一场场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读书活动在全区展开,为市民带来了优秀的人文精神,推动了新理念,新思想的传播。区委中心组带头读书,倡导“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的学习和工作方式;辖区企业纷纷开展“书香企业”、“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等阅读活动;襄城每年拿出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扶持“文化襄城”项目建设,“阅读走廊”、“草根大讲坛”、“大家说襄阳”、“襄阳好风日诗歌集”等一系列全民阅读品牌不断涌现;城区街道办事处将襄阳历史典故、名人故事、战争故事等收集整理,制作172块阅读展板悬挂在辖区街巷,形成“阅读走廊”;襄城实验小学打造全国楹联文化特色学校,带动了周边商家悬挂楹联,提升文化品位。
 
  在读书活动中,襄城坚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受益,各地各单位不约而同地推出了好书共读活动,吸引各类群体积极参与读书活动,使读书活动真正成为一道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区委宣传部、团区委、区妇联、区教育局等单位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好书传递、捐书助读”活动,为联系乡镇、村、留守儿童服务站等捐赠图书1万多册,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生活,让留守儿童也能享受到书香熏陶;区文明办结合中华道德讲堂活动,精心组织开展了中华经典、红色经典等诵读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在全社会大兴读书学习之风;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组织了免费技能培训班,开展农民工、职工技能大赛,为劳动者提升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油助力……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读书学习正在逐步内化为居民群众自身的不懈追求。书香润古城,文化结硕果。在“荆楚开卷•梦想启程”2013年湖北省全民读书月活动,襄城区荣获2012年度全省全民阅读先进县市(区)称号,成为襄阳市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命运从阅读之始改变
 
  试想一下,当有一天你想看书的时候只能到废弃品中找寻;当有一天,光明离你而去,捧在手中的书只能闻到墨香,那时候,你是否会痛不欲生,乃至自暴自弃呢?
 
  听听他们的故事吧。当这一切来临的时候,阅读是如何影响他们的人生,并将命运的乾坤扭转。
 
  从农村妇女到农民作家
 
  周春兰曾经是一名典型的农村妇女,为了改变自己被家人、亲戚、邻里看不起的生活状态,她选择了读书。
 
  但在农村,读书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村子里书少,她就去向有书的村民借。一本从卖废品的老头手里得到的《骆驼祥子》成了周春兰对于书最深刻的记忆。为了得到那本书,她从本就“吃紧”的口袋中掏钱给老头买了一盒烟,有时候村子里的废弃报纸也成了她的读物。当她被一本杂志中的文字深深吸引而耽误了干农活时,家里人怒气则让阅读变得更加艰难。
 
  周春兰说,尽管各种“不中听”的话语在耳边响起,但她对于读书的执著却从未改变,因为她的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改变自己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为了自己内心的充实与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而今的她已成为一名农民作家,出版的长篇小说也在社会上引起不小反响。曾经那个被别人看不起的周春兰一去不复返,无论是家人、亲戚还是村里人都改变了对她的态度。而这一切,只是读书带来的所有改变中的一部分。
 
  对于周春兰来说,阅读带给她最大的变化在于,改变了自己。“我不再像从前一样怨天尤人,把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归咎于别人,不再认为是别人跟自己过不去,而是自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我的心态在阅读中发生了改变。”
 
  从陷入黑暗到走进光明
 
  双目失明的薛雷曾经像所有正常人一样,看得到明净的天空,也看得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但所有的一切,在那天戛然而止。1992年5月,薛雷因病双目失明,他的世界顿时漆黑一片。
 
  “那是一种天塌了的感觉,你知道自己原来所有的理想、向往、爱好、设计,所有的一切一下子全都崩溃了,连作为爱好的读书都成为一种梦想。”住院期间,为了满足对于书的渴望,他让病友或家人陪他到对面的新华书店。什么都不做,只是把书拿下来闻一闻那种油墨的香味。
 
  为了能够重新找回阅读的快乐和幸福,薛雷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去学习另外一种阅读方式——盲文。尽管学习盲文,包括盲读、用盲文写东西需要费很大的劲,有时候为了把一句话搞明白,还要想很长时间,但薛雷依旧非常积极。
 
  失明之后,薛雷重新读了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由张海迪翻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对于这本书产生了不一样的感觉。“在我上中学的时候,对于海迪大姐的事迹已经非常熟悉,但那时体会不到那种切身的艰难。当自己失明后,想从黑暗里面再重新找回光明,找回信心,找回希望的时候,才体会到海迪大姐当时的伟大、坚强和执著自信。”
 
  再回忆起那段不一般的经历,薛雷感慨:“我当时只想从精神的废墟中站起来,找回自信、找回自我,而支撑这个强大信念的就是阅读。”
 
  从净化自己到善待他人
 
  “读书就应当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就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在李晓波的家中,书堆得到处都是,客厅、书房、卧室,包括洗手间……在他看来,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只要一有空闲坐下来,就可以伸手把书拿出来翻一翻。这种潜移默化也影响着家人。
 
  之所以对于读书情有独钟,缘自李晓波小时候的经历。在他小的时候,农村孩子读书条件非常有限。也正是应了物极必反那句话,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越上心。对于读书的渴望也就在那个时候有了最初的萌芽。
 
  在李晓波的记忆中,上中学期间,一个星期五块钱的生活费,平均到每天也就八毛钱左右。有一次,他花了两块钱买了本《小说月刊》,为此饿了一整天的肚子,最后还是步行了35公里回家。“很多朋友说我是‘守书奴’,对于书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见到书就想带回家阅读、珍藏,这是一种从小就镌刻在骨子里的对书的渴望。”
 
  阅读让他拥有了一颗“同情之心、包容之心、感恩之心、悲悯之心”。在成为村里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大学生之后,李晓波心怀感恩。他用自己的收入,开始资助像他当年一样面临辍学的孩子,迄今为止已经坚持了17年。
 
  “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把这个观点传达给更多的人,让他们的命运有更多积极的变化。”李晓波这样说。
 
  湖北文理学院全力打造书香校园
 
  湖北文理学院坐落于古城襄阳隆中山下。学校传承诸葛智慧,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躬耕苦读、鞠躬尽瘁”的隆中精神办学育人。学校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实施了以“隆中诸葛读书工程”为载体的全民阅读活动。活动开展三年来,学校读书风气进一步深化,翰墨飘香、格调高雅、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氛围愈加浓厚,师生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和诸葛亮一起读书去”已经成为湖北文理学院校园内最响亮的口号。
                       
  一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学校为了给每个学生提供最好的读书环境,启动“隆中诸葛读书工程”采用建立课外阅读学分制度,规范课外读书成绩评价体系;做好书目推荐及图书展销,保证读书活动顺利开展;组织课外读书活动先进评选,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学校推进“书香班级”建设,巩固读书活动主阵地;开展一年一度的“读书文化节”,丰富活动建设载体。
 
  在这种浓厚的阅读氛围的熏染下,文学院冯王军同学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创作诗歌400余首,并在多个报刊杂志发表,将课外阅读与专业学习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做了最好的诠释。机汽学院车辆工程1012班在读书活动中累计捐献纸质图书200余本,电子书400余本,各类报纸100余份,充实了课外图书资源。
 
  阅读点亮人生之路
 
  学校实施“隆中诸葛读书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校园内读书勤学蔚然成风,无论寒冬酷暑,每天清晨,在学校卧龙出山雕塑前的广场及附近树林边,上千名学子便聚集在一起集体晨读,成为校园内最靓丽的风景线。2013年4月下旬,前来我校调研指导的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冯刚同志对我校良好的校园学风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
 
  实施“隆中诸葛读书工程”,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知识面,丰富知识积累;极大的深化了我校“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年夯实人才基础,1年提升专业素养,1年强化专业应用能力);仅2013年,学校就有《汽车电子后视系统创业计划》等100个重点项目获批为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学校物理学专业入选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实施“隆中诸葛读书工程”,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既促进了学生丰富学识、开拓视野,夯实专业基础,又促进了学生陶冶情操、充实人生,更好的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学校2013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达到超历史水平的47.26%,比2012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的46.48%上升了0.78个百分点,较2011届毕业生考研上线率的14.55%上升了32.7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专业江婷婷同学高分通过GRE考试被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等多校录取为硕博连读研究生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学校已连续3年出现了一个寝室学生全部考上研究生的“最牛考研寝室”现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以文教化 润物无声
 
  “隆中诸葛读书工程”实施以来,学校学风建设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教育载体不断完善,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读书活动教育实践平台不断延伸,社会反响巨大,影响深远。
 
  我校李儒寿校长带领6000新生学子传承诸葛精神,齐诵《诫子书》的盛大场景被湖北日报、网易、荆楚网等媒体纷纷报道。作为读书活动的外延载体,襄阳市诗词学会在我校成立,原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诗词学会会长罗辉,襄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德华等领导到会祝贺并给予高度赞赏。
 
  以“书香溢襄阳”为主题的襄阳市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上,我校身作古装的女大学生在襄阳古城“昭明台”前齐诵《隆中对》,以缅怀诸葛孔明的方式开启阅读之风,为建设“文化襄阳”出力,受到社会好评。新华社、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信息网、新浪、湖北日报、湖北共青团网、网易、楚天都市报等媒体均对我校开展隆中诸葛读书工程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活动开展中,学校专题印发学工简报4期对读书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交流推介。长江大学、邯郸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荆楚理工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湖北医药学院、广西科技大学等省内外兄弟院校到我校考察交流时均对“隆中诸葛读书工程”这一特色活动表现了极大的关注并作了专题学习和交流。襄阳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还专门印发了我校开展活动的简报,推介了我校的典型做法。
 
  文化催生企业嬗变
  ——看奥星粮油公司如何“打造书香企业”
 
  中国民营菜籽油加工企业第一位、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国粮油榜十大粮油领军企业、中国十佳食用油品牌、湖北优质菜籽油第一品牌……走进湖北奥星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各种荣誉、奖杯琳琅满目,让人赞叹不已。
 
  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红星介绍,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得多年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执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员工为本,积极开展全员读书活动,真正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员工的生活,使企业文化变为企业发展的硬支撑,大力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奥星公司已成为省总工会授予的职工书屋示范点。
 
  建平台塑造企业文化
 
  奥星公司长期坚持倡导“终身学习,不断创新,持续进步”的发展理念,积极营造优良的职工学习氛围。目前已投资150万元高标准建设3层近1000平方米的党员职工活动中心,建立高标准的图书阅览室,拥有各类书籍20000余册,报刊十余种。
 
  该公司始终坚持以“学习强素质,书香飘奥星”为内容,多形式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党员职工活动中心、班前十分种党课、读书月、职工培训、企业之歌,这些都为职工提供了很好的读书学习的平台”,奥星公司党委书记汪正田说,以开展读书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
  “现在,读书活动不仅是奥星公司一种业余活动,更是我们员工成长进步的阶梯,是奥星公司的一个品牌,有效地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该公司财务部刘祎对企业文化建设体会颇深。
 
  形式创建企业文化
 
  学以致用,是读书学习的根本目的,更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佳途径。
 
  奥星公司不断采取多种形式,努力强化学习效果,让学习更好服务于企业和员工自身的发展。目前,已多次开展员工知识、技能竞赛活动,通过思想、政治文化、技术专业知识等多方面教育,切实提升公司员工的素质修养。以公司产品、工序流程知识作为重要内容,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然后测试、竞赛,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用比赛优秀奖励作为引导,使公司员工逐渐养成了自主读书的良好习惯。
 
  “公司里建设文化长廊,里面展现了含有公司举办员工读书学习的记载和照片,业务技能比赛等等,以企业的文化推动职工的文化,为公司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坚实队伍。”
 
  汪正田对搞好读书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谈起了自己的看法和经历。每天早班,公司都会有学习、业务方面的交流演讲,管理层最后进行点评,这也是公司员工、领导学习互动的一个表现。
 
  奥星公司以企业文化、业务知识、法律知识、爱岗敬业、专题讲座为主要内容,制定详细的年度培训计划。并根据培训计划,及时加强动员,不断创新活动,构筑学习平台,努力培养员工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提高全员学习力,使学习气氛日益浓厚,员工素质日益提高,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通过完善支部学习、员工集中学习、岗位学习、自学以及内部讲师培训工作相结合的全方面学习体系,全力助推学习型企业文化建设。
 
  文化引领促企业发展
 
  奥星公司为“打造书香企业”营造浓郁氛围,特地置办了一批介绍企业文化的书籍,比如《海尔企业文化手册》、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读本、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资料等。公司在企业建设中不断增加文化的分量,以历年来积淀起来的独特文化激励人、感染人、培育人。汪正田还结合公司实际编写了四首企业之歌,并建立了“文化墙”,营造了浓郁的读书氛围。
 
  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不仅拓展了员工的思路和的视野,而且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深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凝聚了企业的团队力量。奥星公司还长期聘请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专职党务干部指导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成立4个党支部,将党建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党建本身就是一套成熟的文化,是塑造优秀企业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化党建,能够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经营优势。抓党建,抓文化,为奥星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梁红星认为。
 
  如今,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内部形成凝聚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为其提升外部竞争力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果。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奥星公司自2006年落户老河口以来,短短几年间,发展到年100万吨油料加工、13万吨油料储存、8万吨成品油储存能力,拥有奥星粮油、奥星双低、奥星新赛物流、奥星四川自贡、奥星武汉营销等分公司。
 
  全民阅读典型简介
 
  王建琳家庭:传承阅读家风
 
  走进位于襄阳市广播电视大院的王建琳的家,房间宽敞、明亮,从小区新摘回来的栀子花插在花瓶里,香气溢满整个客厅,除了花香,王建琳的家里还充满着浓浓的书香:除了卧室里高至天花板的几排大书柜,客厅里的茶几上、沙发边都随处放着书籍和杂志,不难想象这一家人有着随手翻书的阅读习惯。谈到家里的藏书,王建琳反倒不好意思地说:“一些书都搁不下了,有些堆在地上,显得房间特别乱。近期打算将客厅的一面墙收拾出来,再打造一个书架。”
 
  王建琳从小就喜欢读书,当时学校旁边的城门洞摆满了大大小小的书摊儿,花上2分钱就可以看一本,王建琳常常一天看上好几本。“好多次中午看书忘记了回家吃饭。”王建琳这样回忆小时候看书的那股如痴如醉劲儿。相比现在多元化的娱乐消遣方式,王建琳说:“那时因为没有过多的娱乐方式,是书中的知识与信仰滋润了我们那一代人。而现在的孩子、年轻人,似乎生活被电视、电脑所充斥,这反而是我们的隐忧。”在农村当知青的那个年代,王建琳曾渴望成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成为《战火中的青春》中的高山……“书中的那些主人公的人格魅力浸染和滋润着我,我们那一代人精神上并不贫穷,反倒很充实。”
 
  踏入工作岗位以后,王建琳既要搞行政工作,又要坚守创作,先后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襄阳社会发展进程的报告文学。对此,王建琳说:“作家就是时代的书记员,为了这个发展的时代,客观地做好记载,留下他辉煌的篇章。”此外,多年的农村工作经历,也让王建琳成为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也是书写“三农”问题的作家,先后发表《风骚的唐白河》《迷离的滚水河》,“新农村三部曲”《玉屏山》《永乐春》《木鱼镇》。在王建琳看来,每个村庄都是大地上一个印记,在中国城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值得探讨。
 
  谈到家里的读书氛围,王建琳回忆说,儿子结婚时布置新房,送给他的礼物就是家里最好的书橱以及经典的图书。她说:“我结婚的时候,我爸爸送给我的就是一块表,一部1942年版本的《政治经济学》,我也希望把这种家庭阅读的氛围传递下去。”说起儿子的读书,王建琳颇为自豪:“他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我有时创作来不及读一些太深奥的内容,他先读再讲给我听。”王建琳一家当选全国首届“书香之家”,对此她感到非常幸运:“我的藏书不算多,但我的阅读更多地是转化成了写作的正能量。”
 
  熊军武报纸收藏馆:见证时代变迁
 
  二十多平方米的客厅挤满了前来采访的各家媒体记者,而摆放在沙发、茶几、地上的报纸吸引着来自各个方向的闪光灯,带着白色手套的熊军武小心翼翼地展示着他的“珍品”,显得有些应接不暇。
 
  再次到襄城区铁佛寺社区的熊军武报纸收藏馆拜访,已是第二天下午。在唯一没有被报纸“霸占”的餐桌前,熊军武向《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讲述了他与报纸那难以割舍的缘分。
 
  上世纪八十年代,像所有胸怀军旅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熊军武投身军营。在那里,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锻炼。与他一同成长的,还有从小就埋在心中的看书、读报、写作的爱好。1986年,当他写的第一篇新闻稿变成真实的铅字时,他与报纸长达几十年的缘分也由此开启——从收藏样报开始,逐渐扩大范围,各种类型、多个年代、具有历史意义的报纸都成为他收藏的对象。
 
  如今,在熊军武的收藏馆中,藏有全国各地的党报、晚报、试创号、终刊号、号外版、国庆号等3000余种、5万余份。其中,有出版于1880年,版长30厘米、宽26.9厘米的连体型《申报》;有出版于清朝光绪三十二年的《京报》;有1949年出版的丝绸版《人民日报》……这些报纸,有的是他从马路市场的地摊上淘来的,有的是通过网络向全国各地的报友购买的,还有的是熊军武从废品回收站中直接“扒拉”回来的。
 
  与其他人不同,熊军武收藏报纸不仅仅限于收藏本身,学习和研究也成为收藏之外更重要的乐趣。他研究报纸的用稿风格,将自己的文字、摄影、美术作品等向相关报纸投稿。除此之外,还会研究报纸的版面设计、标题使用等,并以此撰写评论文章;在熊军武看来,在收藏学习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媒体的发展历程。
 
  在熊军武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本厚厚的集报册,上面贴满了近年来熊军武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散文、诗歌、小说,还有摄影作品……“没怎么统计过,多的时候一年能发表近200篇”。这些文章,凝聚着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熊军武与妻子丁春玲因同样的爱好走到一起。“她的文学功底比我高,我的很多稿子都是她帮我修改,她就是我的第一读者”。在已发表的多篇文章中,熊军武曾浓墨重彩地对这位“贤内助”给予赞美。在他的笔下,妻子是“编外作家”,是“翱翔于文学天空的海燕”,是他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
 
  2013年,襄阳市总工会与相关部门联合在全市职工中开展“我的打工故事”征文比赛,并将最终获奖作品收录整理成书。在《“书香溢襄阳”职工读书征文优秀作品选》一书中,丁春玲的《梦圆南方的日子》与熊军武的《今生有缘》分别获二、三等奖。“去领奖的时候,人家都不知道我们是两口子”,说起这段“并肩作战”的故事,丁春玲笑颜如花。
 
  “粗略估计,我在收藏上的花费少说也有几万块,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收藏之路或许不会如今天这般顺利。”对于妻子的“力挺”,熊军武有着说不出的感谢。对于自己的收藏馆,他同样有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愿景:“等我收藏再多些的时候,想成立一个正规的报纸收藏馆,空闲时还可以向市民免费开放。别小看这些报纸,它们可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关于历史最真实的记录。”
 
  襄城麒麟村:家门口享受阅读
 
  在家门口就能借阅一本好书,观听一场专家指导讲座,如此贴近生活的阅读活动正在襄城檀溪麒麟村悄然兴起。自2013年3月,襄城区檀溪街街道办事处麒麟村被授予“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称号以来,该村整合资源,多措并举,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最便捷的阅读阵地。麒麟村是一个“城中村,交通便利。有6个村民小组,有1400多人。村民有经商的,有搞养殖、种植的,也有从事机械行业的,对读书阅报的需求很大。麒麟村的农家书屋虽然小、但拥有藏书近万余册,报刊30余种,实行专人管理,每天八小时、一年365天日日开放。此外,书屋将远程教育与农家书屋有机结合起来,配备了5台电脑、200多张光盘,拓展村民阅读渠道。
  为方便群众借阅,该村免费为村民办理了200多份图书借阅证,同时,还印制宣传单向村民介绍书屋,并利用公示栏向村民推荐新书,及时告知书屋最新动态。
 
  成为“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后,麒麟村农家书屋还被选为全市的流动图书站,由市图书馆定期更新图书。市委宣传部、区委宣传部联合示范点对口支持高校武汉理工大学先后两次为麒麟村捐赠了近6000元的图书。图书的充实和定期更新,大大提高了村民阅读的积极性。村民们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图书长年不更新,看得让人发腻,时间一长,大家都不愿借阅,现在图书经常更换,大家又抢着借书了。”
 
  最贴心的阅读指导。农家书屋是老百姓阅读学习重要阵地,如何让这个阵地真正为民所用。该村在“省理论热点面对面示范点”专家工作室的支持下,定期举办专家讲座,指导村民科学阅读,提高村民阅读水平。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麒麟村就组织示范点专家先后进行了十八大报告、中国梦、生态文明等内容的讲座,指导村民学习阅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时,还通过举办每周一次的道德讲堂,指导村民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的阅读学习,引导村民知礼、守信。此外,该村还通过开展向青年党员赠书活动,鼓励青年党员多读书,读好书,以党员示范作用带动村民阅读。如今的麒麟村,阅读之风盛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明和谐村。今年,麒麟村农家书屋还被评为省三星级农家书屋。
 
  襄阳市国税局“税苑书香”特色读书小组
     
  襄阳市国税局文化沙龙的“税苑书香”读书小组共有成员8人。近年来,小组以“全员读书活动,建立学习型基层党组织”活动为契机,提出“快乐读书、创新学习”的理念,通过“科学管读、灵活引读、载体促读”等手段,在全局上下营造“人人读书、自觉学习”的浓厚氛围,为打造学习型机关发挥了带头中坚的作用。
 
  科学管读,活动有计划。读书小组设有组长、副组长、联络员,建立了“税苑书香”QQ群,定期研究部署活动开展。年初制定学习主题,每季确定必读书目,半年组织体会交流,人人建立读书计划,落实每月书目和活动情况。坚持“四个一”:即每天一小时、每周一交流、每月一总结、每季一活动,组长定期对组员读书心得、日常表现进行点评打分。
 
  灵活引读,读书有方法。一是主题明确。围绕“三个有利于”,即有“有利于坚定信念、有利于工作提高、有利于身心健康”。近年他们相继开展“温党史、跟党走”、“学习税法知识,提升业务技能”,“读美文、说国学”等主题读书活动;二是形式多样。采取“三结合”,即集中阅读与个人阅读相结合,书本上读与媒体上读相结合,室内讨论与户外采风相结合,读书小组每月指定必读书目,个人结合情况确定自选书目,定期观看读书讲座、红色影视、文化故事等视频,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员爬山、徒步采风等活动,不断提高读书活动的魅力;三是交流推新。以“税苑书香”QQ群为阵地,通过建立“网络书屋”,开展“我荐一书”、“爱书体会”、“一书一议”等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推荐优秀文章,开拓大家的视野。
 
  载体促读,学习有成效。一是积极参加各种演讲比赛活动,通过竞争取得各种荣誉提高“税苑书香”影响力;二是向市局杂志网站投稿荐文,该小组推荐读书选文34篇,刊登读书体会16篇,报道读书活动情况17次;三是撰写读书征文,在2011年市局组织的“读书、自信、人生”以及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中,参稿11篇有4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四是税收调研有成绩,李小波编写的《流程再造理论视角下的税务稽查模式研究》、《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税收改革研究》两文被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所转发。
 
  老河口市国土资源局:创建“十佳书香机关”
 
  近年来,老河口市国土资源局扎实开展“全民阅读进机关”创学主题活动,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学习型机关、促国土事业发展为目标,注重在统一思想提认识、加大投入建平台、开展活动促教育、学用结合求实效等方面下功夫,有力地推进了创学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国土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促进了国土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创新载体,丰富形式。在读书活动中,他们注重抓好“五学”。领导带头示范学。主要领导十分重视读书活动和理论学习,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审定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带头参加集中学习,带头撰写学习体会和理论文章,中心组内部形成了学理论、读好书的良好风气,在机关干部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专题讲座引导学。邀请我市宣传部、新闻中心的记者、编辑来我局授课,通过知识讲座和理论辅导,机关干部增长了知识,开阔了思路,拓展了视野。突出重点深化学。紧紧抓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李鸿忠同志推荐的《历史选择了邓小平》、《公司的力量》、《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聚焦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四本好书,《做纯洁的共产党员》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读物这一学习重点,采取集中学与分散学、个人学与辅导学、通读原文学与重点钻研学,确保重点内容读懂弄清。大力开展荐书活动,要求每名干部在读书月至少精读一本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书,不断把阅读活动引向深入。借助平台经常学。充分借助“周末大讲堂”、“干部大讲堂”、“干部在线学习”有利平台,发挥在线学习、网络学习、手机短信等新型载体鲜活、便捷、互动性强的优势,把开展读书活动与“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读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是健全机制,保持长效。该机关明确规定各科室负责人是阅读活动第一责任人,同时要求各科室指定1 人作为读书活动具体联络人,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同时,建立健全了《老河口市国土资源局学习制度》,明确规定党组中心组集中学习每季不少于2次,提倡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认真看书学习,自学时间每月不少于30个小时。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作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开支,同时根据阅读活动的需要,及时购买发放相关书籍。积极筹措资金,不断改善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图书借阅管理制度。接着建立督学考评机制。建立健全学习考勤、个人自学、集体研讨、学习档案、学习交流、专题调研、学习通报和学习检查考核等系列制度,逐步形成“述学、评学、考学、督学”的阅读机制,并将各支部组织各类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和评选内容,将个人参加阅读情况纳入年度公务员考核、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评比内容。对学用结合好,工作能力提升快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是学用结合,促进工作。在全民阅读活动中,他们坚持把读书活动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做到在学中干,干中学,学思结合,学用结合,知行合一,注重阅读成果转化,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近两年来,由老河口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廖红霞撰写《浅谈土地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获襄阳市档案协会研究论文三等奖,刘欣撰写的《伴随书香成长 分享幸福人生》被评为“2012年全省国土文化征文优秀奖”,袁乃双撰写的《建设汉江经济带明星城市的思考》获“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大讨论理论研讨活动论文优秀奖,以及韩建清撰写的《关于乡镇村民乱占耕地建房的调研报告》获2013年市委党校春季中层干部班二等奖。近年来,我局先后荣获襄阳市级文明单位、国土资源部授予的12336为民服务示范窗口、襄阳市保密先进集体、襄阳市政务信息先进单位、全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先进单位、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政府管理创新工作突出贡献、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特级等诸多荣誉。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39号   邮政编码:430077   联系电话:027-68892428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27-68892525

举报邮箱:hbshdfjb@163.com   鄂ICP备05001937号   湖北省全民阅读官网 书香荆楚全民阅读网   Copyright @ 2015 Readh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